19岁女孩李丽尧为给母亲治病扛起生活重担


  来自河北张家口怀来县的44岁石永苹患有乳腺癌,2004年左乳切除手术后病情再次复发转移。如今,癌细胞已经转移扩散到她的肺部、头部、胸壁以及淋巴结。受脑部肿瘤的影响,现已完全失明。时好时坏的病情、昂贵的医药费以及生活全部重担,压在19岁的女儿李丽尧的肩上……如今,因为没钱治疗,母亲随时等待死神的宣判。
 
  李丽尧是张家口教育学院护理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品学兼优的她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今年春节,癌细胞多处转移的母亲石永苹病情再度加重,正月初八,她便请假带着母亲来到北京三〇七医院治疗。前不久,因医院的内科病房紧张,而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允许母亲继续住下去,李丽尧和母亲只得搬进医院附近的出租屋里,现在只能定期去医院接受检查。
 
  瘦弱的肩膀
 
  过早扛起命运的不幸
 
  几平米的出租屋里,李丽尧的妈妈石永苹地躺在病床上咳嗽不止,额头上用于放疗定位的标记还依稀可见,显然她的病情并不乐观。“起初是眼睛胀,看东西有重影,慢慢地感觉看到的东西发暗,再后来,就一点看不见了。”石永苹双目失明后,被鉴定为一级伤残,在她的残疾人证件上,监护人一栏写的是刚满19周岁的李丽尧。
 
  2004年,石永苹在定期体检中发现患上了乳腺癌,并做了左乳切除手术。随后父母离婚,李丽尧和母亲搬出了住了十几年的房子,到外面租房住。2009年,石永苹在做定期复查时被发现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医生在得知石永苹长期超负荷工作后,警告她不能再继续劳了,石永苹这才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然而,不到半年时间,癌细胞就又转移到头部。在做了两次伽马刀手术后,家里的积蓄已经用光。十几岁的李丽尧一人扛起了生活的全部。直到现在,除了村里每月每人250元的低保补助,爸爸和姑姑偶尔给予补贴,学费和生活费大多靠李丽尧自己卖杂货打工维持。
 
  开始给母亲治病,李丽尧只得向亲戚借钱,如今欠下的外债已有十多万。可是,治病的费用仍有不小的缺口,钱却很难借到了。“亲戚们也都不富裕,他们明白我很难还上,所以也就不再借了。”
 
  昂贵治疗费
 
  成目前最大难题
 
  据了解,石永苹在医院每天要做全脑放疗、降低颅压输液,平均一天的治疗费用为400元,这仅是维持基本的治疗。患病几年来,石永苹对之前用过的药已经具备抗药性,必须使用新的进口靶向药,费用是每月5万元,我国医保政策明确规定,采用进口药物需患者全额自费,昂贵的药费,使本来就贫病交加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一盒索拉菲尼片是两万块钱,只够吃半个月,还不知道有没有效果,等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有好转就继续服用,没有就再换药试试。”李丽尧拿着药对记者说,过年至今,给母亲看病已经花费八万多了。不久前,医生问李丽尧是否要用靶向药,她只好回答还没有凑够钱,凑够了一定用。说完,李丽尧自己跑到外面大哭了一场。
 
  李丽尧怕母亲身体受不了,所以一直没敢告诉她真实的病情。但是,一到了晚上母亲睡着时,她就会坐在床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母亲看,她多么希望母亲能快些好起来。“前几天,我填过一张病危通知书,医生还找我谈过两次话,我实在没忍住,当场就哭了。”也许是她的不幸感动了上苍,李丽尧的母亲安全度过危险期,这让她和医生都十分惊喜。
 
  不幸的遭遇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同情
 
  这段时间,经过媒体报道和好心人帮助,李丽尧陆续收到了社会捐款四万多元,包括来自她就读的学校师生、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小丽尧顾不上高兴,马上为母亲购买了当月的药品。 现在,石永苹每天在和时间赛跑,她要跑在时间前面,她舍不得离开这个让她依靠和牵挂的孩子。“妈妈很坚强,我以前从没见她哭过,即使是离婚她也对未充满希望。”李丽尧说,自从这次住院,母亲那已经失明的双眼时常泛着泪花。“我明白这是为什么,她放心不下我。”
 
  为了接下来的治疗费用,李丽尧给很多慈善组织寄去了医院证明和相关材料,给予的回复基本都是,重症患者需要的救助资金较大,目前没有专门的定向基金……说到下个月的治疗费用,小丽尧无助地低下头。除了经济上迫切需要帮助,李丽尧急需每天有人可以帮忙照看母亲一会,石永苹身边离不开人,李丽尧说“我每天都要出去买菜、买药,现在好心人徐哥在微博上知道我的事情会过来帮着照看妈妈一下,但大多时候无人替换,稍一离开我就不放心妈妈。”最近几天,石永苹的身体出现高烧不退的症状,情况紧急,看着日益虚弱的妈妈,小丽尧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19岁的李丽尧,正是花季时光,本应在活跃在课堂上的她为了救母四处筹钱;44岁的石永苹本该忙碌在田间或者工厂中,如今因为没钱治病,可能随时等待着病床上死神的判决。据了解,近日,李丽尧的学校正在考虑为她减免学费,北京某慈善组织为石永苹送去了八千元钱……
 
  滴滴爱心汇聚成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能伸出援助之手,将爱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挽救石永苹的生命,帮助李丽尧早日回归课堂。
 
    本报记者 权 敬



来源:慈善公益报
11 0

相关新闻

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