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倾尽18年心血 救助流浪猫狗



每天早上5点钟,杨晓云就起床开始照顾这些猫狗

 

  “我一直相信缘分,看到了就一定要救下来。”

   “每到过年三十,就我一个人守着这些猫狗,只能写一些诗寄托自己的苦恼。”

  “每月食品费、看病费加起来需要四五万,虽然日子过的很清苦,但是从来没有让它们饿着。”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北方论坛网友发帖称,在天津东丽区李明庄有一个63岁的养狗人名叫杨晓云,她十八年如一日坚持救助和收养流浪猫狗,到现在已收养1000多只狗和200多只猫。目前,收养基地面临动迁,为这些小动物找到一个安定的生活场地成为杨晓云最大的愿望。(北方论坛:《六旬老人收养流浪猫狗千余只》)随后,记者来到了杨晓云创立的“共同家园”收养基地,去了解这位“爱心妈妈”的艰辛生活。

  “这里每一只动物都是有来历的,有的是别人送过来的,有的是从狗贩子手里、狗肉店救下来的,有的是自己捡来的。”杨晓云说,这里的大狗好多都是从狗肉馆以9、10块钱一斤的价钱买下来的,有的狗贩子知道杨晓云要救狗,就把收来的狗直接送到收养基地。杨晓云曾在一个月之内花了17600元把狗贩子收来的狗全部救下来,她也曾跟狗贩子商量每月给他们2000元,条件是不再为狗肉馆送狗,但是被拒绝了。





平时这些小动物很听话

  “我一直相信缘分,看到了就一定要救下来。在建昌道上,我看到有人残害狗,把它的眼睛挖下来,把嘴切开,看着特别心疼,就花400块钱买下来。还有一次在河北区,我看有狗肉馆给活狗扒皮,狗叫的特别惨,当时就把那只狗买了下来,后来经过救治完全康复,现在长得挺肥的。”说话间,那只曾被救下的狗在杨晓云怀里蹭来蹭去,表示对这位“母亲”的感激。


曾被扒皮的狗在杨晓云怀里蹭来蹭去,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每天早上5点钟,杨晓云便起床清理动物粪便、给这些猫狗准备饭、为它们看病,直到晚上7、8点钟才简单吃上一天中唯一一顿饭。

  从开始收养流浪猫狗,到变卖家产,并历经数次搬家,时常面临猫狗食物短缺的情况,有时候,还会有不理解的声音……说起这一路上的艰辛,曾是中学教师的杨晓云潸然泪下,“每到过年三十,就我一个人守着这些猫狗,只能写一些诗寄托自己的苦恼,‘年年除夕怕除夕,除夕之夜泪沾衣。思念亡夫想亲子,荒郊一人好孤凄。’收养猫狗的背后就是无奈和泪水,真的挺苦的。但是这条路,我一直会走下去,因为毕竟已经走了18年。”如今,杨晓云已经63岁了,在李明庄的收养猫狗基地,因为生活空间较小,她和流浪猫住在一个屋子里。



因为生活空间狭小,杨晓云和猫住在一个屋子

  杨晓云开始救助流浪猫狗起源于1995年。当时,一只小猫因为生病被主人扔进臭水沟中,拼死挣扎。杨晓云不忍心看到一个小生命就这样消逝,便让儿子下水,母子协力将它救起收养。就这样,杨晓云收养猫狗一发不可收拾,先是在家里养,家里放不下了就养在小区存车处,收留的猫狗很快发展到一百多只。1999年,杨晓云在西青区大南河租下一个平房小院,“共同家园”收养基地就这样起步了。目前,“共同家园”共6个工作人员,还有一些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

  随着“共同家园”里猫狗的不断增多,日常开销也不断加大,杨晓云已经变卖了两处房产并把养老金全部都拿出来喂养这些小动物,为此儿子曾出走三年。



说起一路上的艰辛,杨晓云落下眼泪,她多么希望她的梦想能继续下去

  “这1000多只狗每天大约吃500多元的馒头,有时候也给他们蒸饽饽,因为资金紧张,骨头、生肉已经成为奢求。每月食品费、看病费加起来需要四五万。”杨晓云说,虽然她过的很清苦,但是从来没有让这些“孩子们”饿着,有时候,没钱了,感觉实在过不下去了,就会有爱心人士捐点钱或物资过来。

  据了解,“共同家园”收养基地的资金来源仅靠杨晓云的退休金、家人的补贴以及部分爱心人士的捐款,资金运转已经十分困难。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场地问题,蓟县的收养基地将被收回,李明庄的院子也面临拆迁,为这些猫狗找一个安定的住所成为杨晓云最大的愿望。共同家园杨晓云电话是13164073263,愿爱心人士伸出援手,让她的梦想能够继续下去。对此,记者将继续关注。(记者王宽 见习记者董立景)


来源:北方网
7 0

相关新闻

关注排行榜